#04b帶你看指揮中心記者會
今日重點就是兩例北部本土案例案268和269,特別是案268,2月28日就有症狀,但直到快一個月後才確診。
1.本日新增16例,14例境外移入+2例本土。
2.案268:50多歲男性,工作室老闆,有慢性病。
2月28日有咳嗽、喉嚨痛症狀,到診所A就醫
3月2日,3月17日再訪診所A:以上都診斷為感冒。
3月18日去醫院B拿慢性病藥物。
3月20日四訪診所A,這次有發燒,轉診到醫院C急診室,診斷為肺炎住院。23日出院。
3月25日再度發燒,呼吸急促及腹瀉症狀,到醫院D,此醫院採檢通報確診。
住院期間均是單人病房。衛生單位已初步掌握同住家人、職場及就醫接觸者等共102人,將進一步調查案268發病前活動史及暴露史,以釐清感染源。
3.案269:30多歲男性,內勤人員,於3月23日、24日因陸續出現肌肉痠痛、腹瀉及發燒症狀分別至診所及醫院就醫,先診斷為流感未快篩就開立抗病毒藥物,但未改善,醫院於3月25日採檢通報,於今日確診。衛生單位調查,案269平時活動地以職場及住家為主,目前已掌握同住家人及職場接觸者共7人,將進一步匡列就醫接觸者,並持續調查個案發病前是否有其他高風險暴露史,以釐清感染源。
4.案268為什麼一路都沒有採檢新冠?
答:應該是說,案268是工作室老闆,也沒有接觸到國外廠商,可能當時醫師評估認為,當時還是有旅遊史的接觸情況風險比較高。當然前段時間大家都會以旅遊史為關鍵判斷,但我們已經取消了這個限制,也不斷發布通則,會再度提醒院所對於懷疑或無法確定的案例就要採檢,只要醫師懷疑都可以通報採檢。
04b解讀:雖說擴大檢驗,只要醫師懷疑就能驗,但還是要看第一線醫師的判斷呀!沒有一定的標準。我們早已不會拘泥於旅遊史才驗。但怎樣要驗,那就沒有固定答案了。新冠輕症可以和感冒或流感都一樣,咳嗽、喉嚨痛、頭痛等症狀的確無法和感冒區分。總不能讓所有第一線醫師所有看起來像感冒的患者都送檢新冠吧!我認為要抓緊的重點是 #群聚,周邊有沒有人回國或是有症狀。如果沒有群聚,其實也真的很難決定誰該檢驗。另外病程這麼長,我覺得案268不一定一開始就是新冠。可能是後來才得的也不一定。這要看詳細病歷才知道了。總之,等一下疫調的結果吧。
5. WHO不排除 #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染,請問張P的意見?(3月21日問過了,不過那時張P不在。原諒你)
張P答:呼吸照顧有很多模式,有時候會產生氣溶膠aerosol這個狀態,氣溶膠顆粒會比咳嗽、打噴嚏的飛沫更細微細小,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會更長,如果在同一間房間裡面接觸懸浮長時間的氣溶膠,相對危險性會更為增加。
台灣也有建議醫護同仁照顧時,不要用會讓病人製造出氣溶膠的措施,來減少這樣的狀況,這跟空氣傳播還是不同,空氣傳播是像肺結核病人噴出來的顆粒,會在空氣懸浮很久,也會經過空調傳染,兩者還是有差異。
04b補充:我的理解是aerosol是要在醫療環境中才會產生的,比方說氣霧治療(治療氣喘或是化痰),或是在牙科把水霧化後噴射到患者嘴中,這樣的情況下才會有可能發生。這情形其實在SARS就報告過了,所以在治療指引中,都會提到不能對SARS病患給予氣霧治療,這樣會造成類似空氣傳染的效果傳給同室的人。對於新冠的病人自然應該也是不行!
6.中國報導14%在出院後 #復陽,我國案例復陽的狀況多嗎? (復陽到底是要問多少次….這是二月廣東的新聞了….)
張P答:出院後又檢驗出陽性,必須要了解實際狀況,台灣標準比較嚴格,目前解除隔離過程需要三次陰性,且會逐例開會討論,確實有些個案會有兩陰後又一陽,但此陽性多數都是病毒量低,介於陰陽之間,但實驗室判讀為陽我們就認定為陽性。持續還是有看到時陰時陽的問題。我們不管他們報告的比例,可能多數還是類似我們發現的情形。我們自己三套全陰者,出去回來複檢目前都沒有出現復陽的狀況。
口罩2.0第二波預購共173.4萬人。目前付款成功30萬人。別忘了付款喔。
最後兩題都是考古題了,記者加油呀。應該還有很多值得問的....